栏目名称

电报中的细节: 策应八路军主力南下华中的淮河大队

发布时间:2024-03-29  字体:【 】  【 关闭

电报中的细节.jpg


1940年8月16日,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致电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并报毛泽东、王稼祥,内容是部队遭友军(国民党)围攻,“希转告重庆并发表”,其中第一条如下:“我八路赵匾朴八团在淮阴、涟水附近,数月前即遭韩德勤部之围攻,迄今未停止,致我死伤数百人,仅剩200余被围困数日,未能逃脱。因此彭明治部不能前往救援,彭部到达淮阴、涟水后,睢宁专员王光夏即率所部4000余人,于8月8日,并配合淮阴之敌军200余人,从南北分两路向我夹击,我为自卫计,不得不予还击。现各路虽被击退,彼方仍准备再次大举向我进犯,望转请中央严加制止”

张黄彭三位八路军、新四军将领为什么会发此电报?赵匾朴八团是什么部队?彭明治部为什么会前去救援?其实,简练的电报词汇中蕴含着重大的战略博弈和历史。

1

1938年9月29日,中共六届六中扩大会议确定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战略。中央决定胡服(刘少奇)任中共中原局书记实施华中战略的党组织布署调整。

10月初,八路军主力115师王牌343旅685团改名苏鲁豫支队,在团长彭明治率领下,踏上了东进征途,贯彻中央开辟华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意图。

11月11日,刘少奇代表中原局向党中央提出关于发展豫皖苏地区工作的意见整个江北的新四军以安徽的合肥、怀远、河南的永城、夏邑之线起广泛迅速地向东发展,一直发展到东海边。刘少奇认为新四军华中敌后,苏北是有最大希望的发展地区。他建议调八路军一部南下,江南新四军北上,合力解决苏北问题。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他的原脉是中央红军红二师。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血战腊子口、夜袭山城堡,红二师是冲锋陷阵。12月份,苏鲁豫支队进至苏鲁豫边界地区,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消灭了盘踞的日伪军。通过整编多支抗日武装,迅速恢复旅的编制。1939年3月开始,苏鲁豫支队的四个大队南垮陇海路,开辟陇海路南地区。

在八路军主力南下的前后,以陈毅、粟裕等人领导的新四军江南部队,渡江北上抗日。因侵占了国民党的阶级利益,因而国民党在三泰地区制造事端,包围新四军部队,置新四军于危险之地。

3月29日,毛泽东、王稼祥电示:“八路军到达华中后,则应坚决争取全部苏北在我手中。”这是党的最高决策层对苏北的战略地位的最后定音,苏北由此成为华中战争的“风暴眼”。半个月后4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决定一个主力团,中一个旅一个纵队跟进的锥形阵势的兵力强劲向华中开拔。

1940年6初,在鲁南作战的苏鲁豫支队到达皖东北,实施南下支援新四军的作战计划。由胡炳云率一大队直向东开拨,取近路急救黄桥,但在淮阴南的顺河集,遭当地小刀会会众的拦截。部队怕误伤群众,被迫回撤皖东北。在此之前,刘少奇在谋划苏北局势,曾在电报中说:“江苏北部我们没有正规部队及党的机关活动,亦无地方党。而这又是最大发展希望的地区。”后来苏皖区党委书记金明对刘少奇汇报时,说明苏北有我党武装“淮河大队”的情况,让刘少奇大为兴奋。他表示“我们突击方向,应集中力量向这方面发展。”孤悬敌后抗战的“淮河大队”从此上了华中局经营华中的战略棋盘。八路军主力随即进军淮海并成功其原因则是“淮河大队”和淮海地委的积极工作和接应。

因此,三位将领电报中的“赵匾朴八团”被困,赵匾朴仅是代号,八团则是指“淮河大队”的敌后坚持。


(2)


“七·七”事变前后,淮盐地区老共产党人,淮阴吴觉谢冰岩、夏如爱,涟水李干成、陈亚昌、陈书同、万金培,淮安赵心权,泗阳谢楠等人,出国民党监狱回到了家乡。面对抗日救亡的局面,他们成立苏北抗日同盟会发动民众抗日。同时派陈书同到武汉、山东找党,希望派人来领导抗日。1938年12月底,中共原徐东南区党委书记张芳久(烈士)与高兴泰、戴曦三人来到淮涟开辟新区、建立组织、发展武装

1939年3月1日深夜,日军占领淮阴、涟水等县城,吴觉、张芳久等人迅速出城,在张圩成立淮阴抗日义勇队,吴觉任总指挥,张芳久任参谋长28日,抗日义勇队在渔沟五条路伏击日寇车队,打响淮海抗日的第一枪。同时,涟水李干成、林士钧、陈亚昌、朱启勋、陈书同、王道明等成立涟水抗日义勇队;淮安赵心权等人组织抗日自卫团。

1939年农历端午节,淮、涟、淮三地抗日武装合编,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第八团,吴觉任团长,万众一任团政委兼苏皖三地委书记张芳久任参谋长。后来扩编为八路军山东陇海纵队南进支队第三梯队,发展为一支有500人的部队。1940农历正月初一,三梯队在涟水洪码伏击涟城下乡抢劫的日伪军队伍。在韩庄一带与国民党武装反摩擦,降服对方30多人枪,随即归还,维护了坚持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立场和襟怀。

中共中央的发展华中战略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重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于1939年12月6日和13日电令“各该战区如发现非战斗序列中所规定隶属于该战区者,应视同敌伪,准予剿办”。

三梯队在环境恶劣的敌后顽强坚持,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嫉恨。1940年2月初,国民党89军33旅的两个团由兴化北上,追剿三梯队。三梯队立即将部队向北拉,寻隙南返,伺机歼敌。3月14日,三梯队宿营沭阳钱集北的马庙一带遭江苏省保安七旅王光夏部及沭阳、泗阳、淮阴等县保安大队所围,三梯队将士从黎明开始抵抗坚守到夜间突围,逃出生地

马庙突围后,三梯队收拢部队,应变措施,以连、排、班为主,在涟西、淮阴北涟东抗敌。

1940年6月28日,新四军挺进纵队取得黄桥保卫战的胜利但危险局面仍未解除7月15日,胡服(刘少奇)给中央报告中说:“我在苏北作战的部署是:过运河向东推进。到淮阴、涟水以北地区(那些地方基础好)。我恢复以上地区之后再南进……随之,胡大队使“拖刀计”运河,进入淮海。8月间,彭明治率苏鲁豫支队进入淮海10月,八路军南击苏中。


八路军胡大队与淮河大队在古寨会师,结束了淮大在敌后艰苦坚持的岁月;八路军主力东进淮海,各县开始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进行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电报的文字间蕴含了淮河大队在敌后的艰苦坚持,为中共中央南下华中棋盘起到了“挂角子”、“卧槽马”的作用;为八路军支援新四军起到了驿站作用;更作了舆论上的策应。



作者:兴政 爱民


单位:淮阴区史志研究室,淮阴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