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热血写春秋——一封信诉说烈士钱毅的英勇事迹

发布时间:2022-03-02  字体:【 】  【 关闭

王维、启祥、加林同志:

前天接得你们十一日来信,甚慰。八日信并未收到,不知是否留在地委了。我十一日发出给你们信稿之后,即去北联防队采访。大前日回区参加平桥、石塘乡干联席会。今日在区,本拟一两日回淦河北采访,或回地委见高部长商量一下工作,奈因材料尚未收集完毕,我不愿功亏一篑,故明日仍去北联防,二三日后回区返淦北。同时昨日情况顿紧,淮安、宝应敌可能扫荡淦南,在这种空气下,我匆匆北去,也不大好!

在北联防,每天随他们上西(一带)活动,早去晚归,看到淮城城头哩!六天里共打了两次仗,一次我们在一个地形不好的旷野向敌人开枪,撤退时,有大半里地皮隐蔽,子弹从背后窜过身去,跑下来也好笑了一阵。我在战斗空隙中坐在田埂上向联防队员登记材料。联防队员有两次在黑夜里掩护我到鹅钱乡访问居民,这些经历,给了我极深的印象和激动。我感到能为党这样工作是我的光荣,是不是呢?(信件节选)


这是一封钱毅写给战友的信。钱毅是著名文学家、新四军文化名人阿英(钱杏邨)的长子。1941年底参加新四军,曾任《盐阜大众报》编辑、副主编,新华社盐阜分社暨盐阜日报社特派记者,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新闻战士。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调动几十万大军向苏北解放区发动猛烈进攻。苏中地区军民在粟裕的指挥下,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胜利。敌人转向两淮进攻,很快占领两淮,建立政权。淮安县地方武装绝大部分暂时撤离,但是乡、村一级干部和民兵,在广大群众支持下,仍坚持斗争。钱毅在这样艰险的环境下,遵照党组织的决定,暂时离开《盐阜大众》,作为新华社盐阜分社暨《盐阜日报》社特派记者来到淮安县,深入敌占区,进行采访、报道。他在1947年1月9日给姐姐钱璎的信中写道:“我五号到中心县委,因组织机构变动,又介绍我回地委,地委书记决定我随新的地委行动……我打算除了作五地委的报道之外,仍照顾阜宁、淮安、涟水的报道。……无论如何,我熬留在这边,这是一个伟大的时期,我将好好的生活与工作。……”在被敌人占领的石塘地区,他冒着生命危险在联防队员掩护下对群众进行采访,有一次子弹从他身旁擦过,他也没有丝毫畏惧。白天联防队休息,他整理材料,将记录着人民群众英勇感人斗争事迹的稿子发出去,晚上他继续随联防队一起行动。

1947年3月1日夜,钱毅随联防队活动后回到芦受乡蒋舍宿营,不料被当地还乡团发现。淮安城里国民党军接到消息后连夜出动一个主力连的兵力,包围蒋舍,拂晓开始进攻。钱毅未能突围,不幸被俘。被俘后,敌人搞不清楚他是什么人,当场用刺刀逼问他姓名。他始终不说话。敌人又找来许多老百姓过来认他,但仍旧没有一个人愿意说出他的名字。还乡团问他:“你是不是新四军?”钱毅大义凌然地说:“你没有资格同我谈话!”敌人把他带到石塘,对他进行严刑拷打,诱逼他自首。钱毅厉声回答:“宁可枪毙,绝不自新!”次日清晨,敌人将他枪杀在石塘附近。钱毅牺牲后,淮安县委决定将芦受乡改名为钱毅乡,并在他牺牲的石塘区树立烈士碑,永远地纪念这位为大众文化事业而献身的战士。钱毅牺牲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发消息:“华中新华社特派记者,阿英的公子钱毅,最近不幸为敌人所掳,英勇牺牲。”柳亚子为钱毅题词:“是人民的文学,是民族的精英,从墨写的言辞中,辉映着血写的生命的火花。”黄克诚于同年10月为钱毅题词:“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